写给正在追逐梦想的你们

你好,未来的科技人,
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,很可能你经历过这样的场景:
- 投递了200+简历却石沉大海,甚至拿不到一次面试机会;
- 好不容易闯进技术面,却因为一道模棱两可的系统设计题被挂;
- 收到拒信时,对方永远只会说“很遗憾,您与岗位不够匹配”,却从不告诉你哪里出了问题。
后来我成了面试官,在100+场面试中见过太多这样的你:
- 明明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,却因为叙事结构混乱挂掉Behavioral行为面
- 花了三个月把LeetCode刷得滚瓜烂熟,却在technical技术面上因为缺乏交流,忽略面试官真正想考察的重点而挂掉
- “我题都做出来了,还是最优解,为什么还挂我?”
- 成功闯入了系统设计面,但是因为经验不足只能背模板,对于面试官的follow-up毫无招架之力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创立Siliconer硅客猿——
不是又一家教你“套路”的机构,而是两个趟过所有坑的人,
把曾经渴望得到的帮助,亲手交到你手里。
为什么市面上的求职辅导总是“差点意思”?
大多数机构会告诉你:
- “我们有1000+导师资源!”——但你的导师可能是离职多年的前员工,根本不懂最新题库和评分标准;
- “保offer计划,不过退款!”——却用海投战术把你塞进不想去的公司,忽略你的长期职业价值;
- “简历优化、模拟面试一条龙!”——但批改你简历的人,可能从未进过大厂,也没有参与过真正的简历筛选。
我们只专注两件事——因为这是改变我们人生的两件事
1. 当你的“职业镜像”:用我们的失败经验,预判你的成长瓶颈
- 我会直接告诉你:LeetCode刷多少题才能过筛?系统设计环节的“隐藏分”究竟怎么算?
- 当你回答“在项目中用Redis做缓存”时,我在评分表上写的是**“缺乏高并发场景设计”还是“清晰的技术选型逻辑”**?
- 分享大厂内部新人培养路径图,让你在面试中精准说出“未来3年规划”的加分答案。
2. 不做“规划师”,做你的“技术合伙人”
比起向你传播焦虑,不停地告诉你“你这简历太弱辣”,我们更想对你说:
“来,这周末一起搭个能写进简历的实时推荐系统原型——
用Spark Streaming处理数据流,
用Flask搭个可视化看板,
把整个部署过程写成‘基础设施自动化’案例。
下周一就能更新到简历里。”
为什么你该试试和我们工作?
因为你在经历的挣扎,我们用血肉之躯验证过解法:
▌未来的软件工程师们
- 从你的GitHub挑出3个最能溢价的项目(而不是堆砌所有技术栈)
- 教你用“STAR-Logging”模型重构技术故事(面试官听完会自动给你加“清晰表达分”)
- 揭秘大厂内部真正的系统设计Checklist(比如为什么“估算QPS”时提到Region分布能加分)
▌未来的数据科学家们
- 用“产品化思维”重构你的模型叙述(面试官不想听F1值,而是“如何降低30%用户流失”)
- 设计“避坑版”AB测试考题库(当面试官问“样本量不够怎么办”,90%的候选人答偏了)
- 定制“可解释性”加分项(在反欺诈场景中,你的SHAP值分析如何影响风控规则?)
现在你可以获得这些
- 【免费领取】《2025硅谷大厂面试官评分表原型》(含系统设计/行为面10大核心维度)
- 【限时开放】“你的简历能过机筛吗?”AI诊断(训练数据来自200+真实大厂简历库)
- 【1v1深度规划】首周预约用户赠送45分钟职业路径分析(由两位创始人亲自对接)
最后的话
去年有个学员问:
“你们只有两个人,能比大机构做得更好吗?”
我的合伙人指着她为学员定制的动态技能图谱说:
“那些机构需要服务1000人才能存活,而我们——
只需要让20个人成为他们最想成为的样子。”
Siliconer硅客猿 | 专注工程师与数据科学家的深度陪跑
你不需要另一个老师,你需要的是见过战争真相的战友。
我们不想做你的第N个选择,而是最后一个选择.